安徽省含山縣林頭鎮65歲的退休干部吳敬保做夢都沒有想到,自己踩著5000多年前的“秘密”生活了多年。 直到村民葬墳挖出玉石器,考古工作人員到來,這個有“中華遠古文明曙光”之稱的凌家灘新石器晚期大型聚落遺址才驚現于世人眼中。 奇怪的“石頭”驚世的發現 凌家灘遺址位于安徽省含山縣銅閘鎮凌家灘自然村。千百年來,當地人們在這片土地繁衍生活,對腳下的遠古秘密卻絲毫不知情。 直到1985年秋,現年82歲的村民萬友橋老人的妻子出殯,他在村后不遠的一處高山岡上選了一塊地安葬妻子。幫忙安葬的人回來時帶回了一筐奇怪的石頭。 據村民黃其昌老人說,他們10個人往下挖坑,發現很多各種各樣石頭模樣的東西露了出來?!坝械氖菆A形,有的是方形,有的居然很像我們平時用的鋤頭。有的很光滑也很漂亮,當時沒有一個人知道是文物?!?BR> 有村民的認為是石頭,有的認為是烏金。后來鄉里和縣里的領導都來了,萬友橋老人就把滿滿一筐“石頭”上交了,縣里還給了300元獎勵。 1987年6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凌家灘組織了第一次發掘,出土了玉版、玉圭、玉勺、玉人和4.25公斤的大石鏟,總量200多件。1987年秋和1998年秋季,考古人員再次對凌家灘進行了兩次發掘,發現多座墓葬;同時,發現祭壇一座、祭祀坑3個,積石圈4個,并出土玉璜、玉龍、玉鷹、石鉆等文物。 第四次發掘于2000年11月展開,出土玉石器110多件,以及紅陶塊遺跡、水井、地基等。四次發掘面積2200平方米,出土各類文物1300多件,墓葬66座、祭壇一處、房基一處、紅陶塊砌的水井一個,紅陶塊遺跡一處,加工作坊一處。 專家判斷,這是距今5300至5500年規模較大的新石器晚期的聚落遺址,總面積160萬平方米。1998年,凌家灘遺址被列為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2001年成為國務院公布的第五批國保單位。 第五次考古發掘從今年5月下旬開始,目前已經進入尾聲。此次發掘面積約450平方米,出土各類玉器、石器和陶器近400件。其中,重達88公斤的玉豬和玉豬身下一座主墓的發掘,被稱為“中國新石器時代考古最重大的發現之一”。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有著“中國環境考古奠基人”之稱的周昆叔教授認為,當時的凌家灘是中國的又一個“殷墟”。 最早的水井燒磚的祖型 五次考古發掘成果,為我們勾畫出了一個5000多年前的聚落景象。 首先,凌家灘遺址背靠太湖山,面臨裕溪河,依照方位呈“北玄武南朱雀”之勢,周邊是富饒的圍田,從空中俯瞰,更似一仰身大佛向北睡臥。 祭壇位于凌家灘聚落中心的最高處,向南俯視遺址的居住區。呈長方圓角形,西高東低,面積約1200平方米,分三層筑成,表層有積石圈和祭祀坑。這是我國迄今發現最早的三座大型祭祀遺跡之一。 紅陶塊遺跡總面積約3千平方米,厚度1.5米。凌家灘考古發掘負責人、安徽省考古所張敬國教授指出,“可能是大型宮殿或神廟的遺跡,或者是部落的廣場中心?!睋私?紅陶塊經過高溫燒制,質地堅硬。中國古建筑協會會長楊鴻勛先生認為其應是中國人類建筑史上的一次革命,是現今我們所用種類磚的祖型。 古井也發現于紅陶塊遺跡中。該井是目前國內已知最早的水井,其井壁上半部系用紅陶塊圈成,直徑約1米,深約3.8米。 第五次發掘則進入了墓葬中心區。據介紹,玉豬身下發現的23號墓,是第五次發掘中發現的最大墓葬,是凌家灘貴族墓地的中心大墓。該墓位于遺址祭壇的東南方向,剛好在太湖山主峰正南方向。 李修松說,墓主可能是一位部落或部落聯盟的酋長,是大祭司、軍事首領和政治首領的綜合體。 5千年前的制玉中心 在凌家灘的發掘中,出土的玉器數量之大、種類之多,造型之美、制作之精,令人嘆為觀止,是中國新石器時代其他古文化遺址不能比擬的,成為發掘成果中最耀眼的部分。 凌家灘出土的玉器有玉人、玉龍、玉龜、玉鷹、玉鉞、玉斧、玉版上刻畫的原始八卦圖等,制作工藝上采用了陽刻、淺浮雕、透雕、減地法等技術,體現出數學、幾何、圓、三角形對稱等概念的運用。 浮雕玉人第一次展示了原始人完整的形體風采,臂上飾滿了玉環,說明此時已有審美觀念。 玉龜和玉版的出現則可能是遠古的洛書和八卦,在科學文化史上有著特殊意義,可能將由此把中國哲學史向前推進了2000多年。 此外,繼扁圓形首尾相連的“中華第一龍”發現之后,凌家灘第五次發掘中,又出土了“中國第一玉豬”。此原雕玉豬全長72厘米,重達88公斤,豬的嘴、鼻孔、眼、耳俱全,并有一對獠牙,形態逼真。據介紹,這只玉豬是目前中國新石器時代發現個頭最大、重量最重、年代最--“怪石”引出五千年“玉都”現世 (責任編輯:老山玉器) |